“神兽”归笼后的心理健康不可忽视,这“一多一少”要牢记!
【发布人:办公室】 【发布部门:管理员】 【发布时间:】 【点击率:】

中国科大附一院精神卫生专业主治医师,从事心理门诊工作十余年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,安徽省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。
小林,12岁,合肥市某小学六年级学生。原来成绩很好,名列前茅,最近一年成绩下降严重。根据妈妈描述,孩子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:
医生分析:刀锋利了,砍柴的效果自然不会差。有人会花更多时间、更用力地去砍柴,结果会怎样?可能后来是人累死了,刀也砍废了,柴还没砍下来。聪明的人这时候就不砍了,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,磨磨刀。等刀磨快了,体力充沛了,再去砍柴,自然效率就提高了。
父母要学会以退为进,磨刀不误砍柴工。快节奏的时代,不少父母急切地想让孩子成功,什么时候考高中、什么时候读大学、什么时候考研……一步不落,好像耽误一天、一个月,孩子就报废一样,其实这是很愚蠢的。
对小林来说什么是磨刀?放松、去玩耍就是磨刀,去爬爬山、踢踢球、逛逛街、看看电影都是磨刀,这不是在浪费时间,而是一种投资,等他轻松了,会笑了,刀就磨好了,再去学习,效率反而会提高。
医生分析:孩子脾气大,暴躁,一般说明他目前压力很大、很痛苦、不快乐。我一直认为,孩子的健康快乐是第一位的,没有快乐,成绩没有意义。一个不快乐的孩子,对社会、家庭的贡献远远小于他带来的危害。童年、青少年时期喜欢玩并且热爱生活尤为重要,这可以为一生的健康快乐、热爱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。如果一个人童年时期、青少年时期不快乐,随着年龄的增长,工作、结婚生子以后,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,以后整个人生就很难再快乐了。归根结底,除了生存,人类生活的目的就是幸福快乐。作为心理医生,我们最怕的就是不喜欢玩、不快乐的孩子。讲得严重一点,不喜欢玩了,他就会觉得活着没意思,甚至是不想活了。所以,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,更应关注孩子是否健康快乐、是否热爱生活。 其实,热爱生活与努力奋斗并不矛盾。我们为了玩得更好,就需要去努力奋斗。不要怕孩子玩,为了玩的更精彩,孩子自然会努力。另外,行为是习得的。父母需要给孩子起榜样作用,父母温柔,会撒娇,能屈能伸,孩子脾气不会差;父母急躁、固执、喜欢争吵打斗,孩子脾气也自然好不到哪去。
医生分析:这些都是一个人自控能力的表现。自控力需要从小开始培养。一些毒品成瘾、赌博成瘾、酒精成瘾、游戏成瘾的研究表明,越是溺爱、喜欢控制的家庭,孩子越容易成瘾。
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、自我管理能力?父母需要做的是在精神上、态度上多尊重鼓励孩子;在物质和行为方面少帮助孩子。现在很多父母都做反了:在物质上满足孩子,饭来张口、衣来伸手,像保姆一样照顾孩子;在精神上控制孩子,什么都要管,吃多少也要管、穿多少也要管、几点起床、几点睡觉、跟谁一起玩等等都要管。在门诊看到一些父母,怕孩子吃不饱,拿着碗在孩子后面追着说,“我求求你再吃一口吧”……这样的做法是最愚蠢的。
韩晓鹏医生强调: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家长最需要关注两个方面:
转发自:合肥市教育局发布官微